在隧道建设中通常会遇到开挖隧道的问题。隧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一直是施工中的主要危险源,如果施工不当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。
隧道中的有毒气体根据它们对人体不同的反应分为刺激性气体、窒息性气体和急性中毒的有机气体(VOC)三大类。
刺激性气体包括氯气、光气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甲醛、氨气、臭氧等气体。刺激性气体对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、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。
窒息性气体包括一氧化碳、硫化氢、氰氢酸、二氧化碳、氮气、甲烷、乙烷、乙烯、硝基苯的蒸气、氰化氢等气体。这些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导致组织细胞缺氧。
急性中毒的有机气体(VOC)。有机挥发性化合物也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造成危害,有的甚至能够致癌,比如苯。由于有机化合物大多为可燃的物质,所以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检测以前大多检测他的爆炸性,但有机化合物的最低爆炸极限远远大于它的MAC(空间最大允许浓度)的值。也就是说,对有机化合物的毒性进行检测是必要的,也是必须的。如正己烷、二氯甲烷等。但通常情况下在未达到该气体爆炸下限(LEL)浓度时的值,它的毒性就已经对人体产生了危害,所以对有机化合物(VOC)的检测,我们要先测毒,后测爆。
在隧道监测中,需要监测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1.一氧化碳(CO):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、无味、有毒的气体,如果在高浓度下吸入,会导致中毒,甚至死亡。
2.二氧化氮(NO2):二氧化氮也是一种有毒的气体,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。低浓度的二氧化氮会引起眼睛、鼻子和喉咙的刺激,高浓度下则可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。
3.氧化亚氮(NO):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车辆尾气,如果超过一定浓度,会对人体造成危害,引起眼睛和喉咙的烧灼感。
4.悬浮颗粒物(PM):隧道中的悬浮颗粒物来自于车辆排放,尤其是柴油车,因为其排放的颗粒细小,会被人体吸入,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。
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超过一定浓度,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,如呼吸系统受损、免疫功能下降等。此外,它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,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。因此,在隧道监测中,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,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,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安全。
因此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是隧道施工的重点,而检测则是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。
首先我们要确定所要检测气体的种类和浓度范围。隧道里很容易存在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,因此一定要配备一个带可燃气体传感器的检测仪;其次隧道里还可能存在一氧化碳(CO)、硫化氢(H2S)等有毒气体,所以还要配备有一氧化碳(CO)以及硫化氢(H2S)传感器的检测仪。